四川省医学重点学科---核医学

核医学科起源于1974年成立的同位素室。

1982年承担本科《核医学》教学。

2003年影像医学与核医学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2014年批准联合招收博士研究生。

2014年成为四川省医学会核医学专委会主任委员单位。

2014年批准为国家规范化核医学医师培养基地。

2008年影像医学与核医学批准为四川省重点培养学科。

2008年核医学科批准为四川省医学重点建设学科,2011年核医学科通过验收成为四川省医学重点学科。

2013年功能分子影像批准为四川省甲级医学重点建设实验室。

2013年西南地区首家引进小动物PET/CT,也是国内地级市第一台小动物PET/CT。

手术2010年西部地级市第一家开展PET/CT临床工作。

2014年介入西部地区第一家拥有2台SPECT/CT。

2003年在云贵川最早开展正电子分子影像检查。

核医学科已经成为西部地区核医学科临床、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基地。

一、学术队伍建设

本学科现有医教研人员46人,高级职称8人、中级职称9人;博士硕士12人,集成了核医学、药物化学、分子影像学等一个多学科交叉创新团队,学术队伍中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合理、年龄结构较为合理,保证了学科持续性的发展。有能力完成各类分子影像相关科学研究。科室形成了多个亚专业研究方向。

学术带头人:陈跃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四川省专家评议委员会成员、

四川省医学会核医学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核医学分会委员。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编委、四川省核医学重点学科带头人。

二、科学研究      科研成果节选

(一)成果奖励

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1项。

(二)学术专著

主编、副主编教材专著10部。主编国内第一部《儿科核医学》专著。

(三)发明专利

获得发明专利3项。

(四)课题资助

核医学科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厅课题20项,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500万元项目1项。

(五)发表论文

发表SCI论文38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96篇。

三、人才培养

1982年承担本科《核医学》教学。连续招收医学影像学本科生14届,已毕业9届600多名,在校医学影像学本科生430人。

自2004年招收研究生以来,研究生培养取得了丰硕成果。近10年核医学研究生发表SCI论文16篇。

2007级张伟硕士学位论文被评为四川省优秀硕士论文。2012级饶茂华论文在2014年美国核医学与分子影像年会做大会发言。2名研究生获得国家奖学金,3名研究生考入北京协和医院等国内医院攻读博士。其中张伟在北京协和医院攻读博士期间,留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1年。

硕士研究生就业率100%,都在大城市、大医院就业。

2014年批准为澳门科技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

3年以来,招收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学员40名。接收来自全国各地进修生26人。

2014年蔡亮医师获得“全国多媒体大赛”优秀奖。

四、实验室建设   国内重要的分子影像平台

核医学科拥有与项目运行和发展相适应的先进仪器设备,包括带TOF 技术的PET/CT 1台、动物实验用micro PET/CT 1台(目前为西南地区第一台),医用回旋加速器1台(能生产11C、13N、18F三种正电子放射性核素)、正电子药物化学合成系统1套(能合成10种相关正电子放射性药物)、高效液相色谱2台、TLC 2台、SPECT/CT 2台、全自动免疫分析仪及化学分析仪7台等总价值8000余万元设备的高端仪器设备,3600多平方米中华工作用房。

2013年功能分子影像批准为四川省甲级医学重点建设实验室。

分子影像平台已经成为国内重要的分子影像研究平台。

能进行一系列从基础研究、转化医学、临床研究等全方位研究。通过该平台与四川大学、重庆医科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等科研单位建立了密切的科研合作关系。

产学研结合:高度重视产学研结合、转化医学研究,产学研结合成果丰硕。

与四川新火炬化工厂、青岛射线防护厂联合开发氧-18水、自动给药屏蔽辐射仪等有应用前景的产品。

五、医疗工作

核医学国家科是云贵川渝结合区域具有最早开展PET/CT、核素治疗、多功能ECT检查的核医学科。特色诊断项目有PET/CT、SPECT/CT临床应用;甲状腺激素、性激素、肿瘤标志物等100余项微量物质的定量分析。特色有着治疗项目有核素现任治疗甲亢、甲状腺癌、转移性骨肿瘤、瘢痕、内分泌突眼等疾病小组。核重点医学诊治知名达到国内紧密先进水平。

2014年陈跃教授获得“第三届中国核医学医师奖”

六、小结

泸医核医学医疗、教学、科研、研究平台建设、产学研结合等方面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国内重要的分子影像平台。

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逐步成为核医学诊疗规范、高新诊疗技术的培养推广基地,产学研结合与转化医学研究的重要中心,核医学专科人才培训基地,推动区域核医学医疗、教学、科研的提高。

核医学科保持持续发展态势,将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核医学重点专科。


学校地址:(忠山校区)泸州市忠山路3段319号

(城北校区)泸州市龙马潭区香林路1段1号

联系电话:0830-3161222  传真:0830-3161222

邮编:646000

版权所有:西南医科大学   网站备案编号: 蜀ICP备15017517号

川公网安备 510504020001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