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高校服务社会功能,拉开中小学生“认识生命 珍爱生命”序幕
------记西南医科大学生命科普教育研学活动
先德海 西南医科大学生命科普教育基地
一、题按
西南医科大学生命科普教育团队精心打造研发的科普教育课程受到委派方泸州市教育实践基地、各校参与师生交口称赞,均表示不虚此行、受益匪浅,并强烈要求此活动能长期举办,以惠及更多师生。本学期的科普教育活动为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诸多实践经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缘起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需加强国家级实践教学中心的建设。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教基一〔2016〕8号)提出实践性原则,要求研学旅行要因地制宜,呈现地域特色,引导学生走出校园,在与日常生活不同的环境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了解社会、亲近自然、参与体验。
西南医科大学人体科学馆自1998年成为泸州市首个省级科普教育基地以来,坚持以“认识生命、珍爱生命”为主题,通过科普活动、实践教育、公益活动、科研启蒙和理论研究等活动形式,发挥高校服务社会职能,建立“立足地方、面向川滇黔、辐射全国”的生命科普教育平台,研发生命科普教育项目,培养医学人才的生命科学哲学思维,通过科普教育活动,引领社会大众认识生命和珍爱生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近五年来,基础医学院开展了“走出去”科普讲座和疾病防治宣传50余次,“引进来”科普参观教育30余次,近五万人次受益,社会反响良好,充分践行了高校服务地方的职能。由于我校科普教育开展富有成效,2015年受到了教育部科技活动司的表彰。
2018年9月泸州市实践教育基地与我校联系、洽谈中小学生研学合作业务。在向基础医学院及学校相关党政领导汇报后,人体科学馆先德海主任带领我校生命科普教育团队与泸州市实践教育基地进行了多次磋商与实地考察,认为开发我校生命科普教育资源,研发相关课程,服务泸州市乃至全国的中小学生具有可行性,意义深远。
三、课程研发
根据泸州市国家级教育实践基地实际需求及我校实际,我们开发了“3+1+1”课程,即三个研学点,一项体验活动,一场讲座。
(一)课程主旨
认识生命,珍爱生命;成就自我,奉献他人。
(二)研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研学问题的设定,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好奇心,使学生树立认识生命、珍爱生命、急救、感恩等意识、激发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及探求热情;能力目标:通过人体标本及胚胎标本的参观及相关问题的探究,多维度训练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及想象力;通过讲座、体验、标本制作、研讨交流等形式的学习,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及综合实践能力;知识目标:了解生命起源、人体发育、人体基本构成、急救等相关知识;探讨人生发展不同阶段关键身心事件;观察人体宏观及微观结构特点;了解生物实验基本操作,体验医学领域新型科技(3D打印,VR虚拟现实等)。
(三)课程特色
本课程以省级科普基地西南医科大学人体科学馆为依托,采用大班讲授、小班实践体验的教学模式;在讲授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结合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以简单易懂的方式让学生认识生命的起源、青春期身心特点、人体胚胎发育、人体构造特点,了解各种危急重症的基本处置方法;在实践教学中则利用实践器材(3D打印,VR虚拟现实等医学领域新型科技),以分组体验的方式,完成对主要器官形态的认识和对常见急症的应对处置训练,以培养学认识生命、珍爱生命,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内容
面向中、小学各学龄段孩子开设的生命科普研学课程,采用讲座、参观、生物实验、生命体验活动、生物新型科技体验活动等教学形式。主要内容有生命起源、人体生长发育、人体宏观与微观结构特点、青春期教育、常见危急重症及心理问题等的认识与处理,使中、小学生树立珍爱生命、预防疾病和健康成长的人生观。


1. 人体宏观之旅
研学地点:西南医科大学荟文楼馆。
研学目标:在人体解剖标本馆,通过观察重要器官的位置和形态,使学生能在自身对应位置对其进行定位,帮助其理解在危急状态下如何利用身体结构保护这些脏器;在对器官形态有了直观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对器官生理功能的延伸学习,使学生自觉地养成良好的运动、饮食、生活和作息习惯,减少对重要脏器的损害;通过对比器官的生理和病理形态差异,让学生获得深刻的感官体验,使他们自觉地成为珍爱生命的宣扬者;通过DIY部分器官(肾、踝关节等),并配以各器官的小常识串讲,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形成自觉保护自身器官的意识 ;通过学习3D打印过程,了解3D打印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和发展方向,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2. 人体微观之旅
研学地点:西南医科大学鸿文楼馆。
研学目标:在人体胚胎标本馆,通过对人体胚胎发育讲解及不同发育阶段胚胎标本的参观,帮助学生深刻认识与体验到自己在妈妈子宫内曾经经历的生命历程,积极引导学生树立自信、珍爱生命、善待残疾人及感恩等情怀,改变不良习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在生物实验室,通过对细胞构造,以及研究、应用领域重大事件及人物的介绍(DNA双螺旋结构分子模型、人类生殖技术、干 细 胞),让学生打开生命科学之梦,走进科学,激发学生强烈的科研兴趣;通过人体细胞的制备和观察(学生亲自细胞取材、标本制备、显微镜观察自身细胞等过程),让学生深刻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与乐趣。






3. 生命救护之旅
研学地点:西南医科大学明理楼馆。
研学目标:通过了解心脏骤停对人体的危害和心肺复苏的最佳时机,让学生明白生命急救的重要性;通过学习心肺复苏技术,在模拟人上体验急救过程,让学生掌握受益一生、保护生命最重要的心肺复苏方法,学会有效的急救技术,防患于未然,当身边有人心跳骤停时,才能做抢救生命第一有效目击者;让学生敬畏生命、感恩生命、保护生命。


4. 虚拟现实(VR)之旅
研学地点:西南医科大学明理楼馆。
研学目标: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是通过信息技术向用户模拟出体验逼近现实的虚拟环境的一种技术。学生通过了解VR技术的意义,认识到虚拟现实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了解前沿科学技术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性;通过亲身体验VR操作,了解VR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感受科技带来的改变,培养从小热爱科学的兴趣。


5. 生命体验活动
目前开发的体验活动项目是《怀孕的母亲》,旨在让学生体验怀孕时妈妈的辛苦,激发感恩之情,同时培养集体荣誉感与个人拼搏精神。


6. 生命教育科普讲座
目前开发的项目有《谢谢你,出现在我的青春里》、《放飞心情,拥抱幸福》、《了解自我,面对压力》等,旨在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正确认识青春期出现的身心问题,知道如何应对相关问题,从而帮助他们安然喜乐的的度过一个有价值的青春期。



(五)活动小结
本次研学试点活动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在活动进行过程中,泸州市教育实践基地、研学学生及我校生命科普团队三方面及时沟通,不断修正,使研学活动日趋完善。综合实践教育基地及师生的反馈及建议,我们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梳理:
1. 对泸州市国家级教育实践基地及研学学生的意义:教育实践基地的负责人及各校带队老师均认为我校开展的研学活动内容充实,立意高远。相关负责人表示我校的研学内容是目前开发的研学点中做的最好的,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学到相关专业知识,体验高校生活、学习模式,更为重要的是深深的震撼了师生的心灵,真正的达到了让学生“认识生命,珍爱生命”的目的。他们希望能够长期合作,以惠及更多的中小学生。很多学生反馈此次研学活动让他们终生难忘。他们了解的人体的构成,人体的发育,学习了相关急救知识,体验了医学领域的先进技术,激发了对医学的兴趣,希望将来也能投身救死扶伤的医学事业。本次活动还让他们认识到生命来之不易,应该珍爱生命,做该做的事,作为学生要好好学习,作为同学要相互帮助,共同进步,作为子女要孝顺父母……。青春期讲座让他们对青春不再迷茫,心理学讲座让他们知道如何释放压力,获得幸福快乐的生活。很多学生在研学日志里都写下了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的话语,先摘录部分研学日志如下:“通过今天的活动,我知道了生命的珍贵,当别人遇到危险的时候,每个人都应该身处自己的援手去帮助他人。每一个生命都是珍贵的,都值得被捧在手心呵护和珍惜。从受精卵到现在的我,都是父母不辞辛劳的付出。我的成长都在父母眼里。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到现在说话流畅,都是父母的努力。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我看来是没错的,他们教会你说话、吃饭等等。所以呀!珍惜生命,感恩父母吧!”;“本次研学活动让我懂得了生命来之不易,母亲的辛苦,要珍惜我们的青春时光,还体会到了科学的神奇和社会发展速度之快,明白了实践才是寻找真理的有效办法”;“时光飞逝,我终于到达了研学活动的最后一站-西南医科大学。通过一天的研学,我收获了很多。在一个活动里,我知道了一个人从受精卵到出生的过程,我觉得生命是世界上最美的东西,美在它的珍贵,美在它的来之不易。我们需且行且珍惜。后面的活动中我知道了如何运用显微镜观察自身细胞,如何进行心肺复苏,使我更加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我很幸运,我生活在这个世上”;“感谢西南医科大学让我在今天领略了以前从未见过的东西,比如让人体解剖标本、心肺复苏、微观自己、器官DIY、抢救生命等一系列活动,采用了大班讲授,小班实践体验的教学模式,利用分组的方式,借用多媒体之类的科技手段结合老师讲解,让我们学到了人体各个器官的组成及作用,以及一些应对常识和方法,培养了我们认识生命、珍惜生命的积极思想”;“今天我们来到了西南医科大学,这里高楼耸立,鸟语花香,小径幽静,环境优美。我们身临其境,仿佛在仙境游玩。熟悉环境后便有了下列的行程。欢迎会过后,我们体验了母亲十月怀胎的辛苦,大家用气球绑在腰上做下蹲,一分钟后,大家都疲惫的很......通过这个活动,我体会到了母亲十月怀胎的辛苦,觉得这个活动很有意义,让我们懂得了要孝敬父母”;“今天这个过程是快乐而有趣的。通过一天的学习,我知道了书本上认识不到的知识。尽管遇到了大大小小,许许多多的困难,但我们能够团结起来,怀揣一颗不放弃的决心,一同度过难关。在每个老师的帮助下,我们都已经初步了解的肾的形状、结构、功能,以及大部分器官的功能。了解了胚胎发育等等。让我们懂得了妈妈的不容易,我也将学到的知识传授他人,让他们能够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经过今天的体验活动,我明白了生命是来之不易的,我们应该珍爱生活,做自己该做的事。同时也感谢我的父母给了我生命,疼爱我,抚养我,满足我,给我一个良好的环境供我读书。还明白了母亲怀胎十月的辛苦,学会了防身技能,学会了一些急救方法。感谢老师、父母!”
2. 本次活动对我校的意义
对学校的意义:本次研学活动很好的体现了我校服务社会的功能,也让更多中学生、老师及家长了解我校。许多学生通过本次活动对我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少学生表示将来要报考西南医科大学,这也无形中宣传了我校,为我校招生等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利好。
对学生的意义:本次研学活动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让有志向的学生也参与到生活科普教育活动中来,通过研学活动提升我校大学生综合素养。为此我们从初心、口才等方面筛选了87名志愿者,对他们进行专业知识及相关能力的培训,实践证明学生积极参与 ,热情高涨,部分学生脱颖而出,承担起科普讲解的任务,并有不俗表现,受到广大师生的认可。部分学生还针对活动内容、形式提出了创新性的建议,为科普工作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对教师的意义:从筹备到实施,我校生命科普教育团队都在积极全身心的投入。本次研学活动给我校教师课程研发提供了新思路,提供了实践经验,为我校教师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不一样的平台,体味到不一样的生命律动。激发了教师的情怀,担当,责任与奉献。正因为如此,此次“认识生命,珍爱生命”科普活动才开展的如此令人回味,令人感动!
“认识生命,珍爱生命”科普活动序幕才刚刚拉开,我们呼吁更多有志之士加入到生命科普教育事业中来,更好的拓展我校服务社会的功能。希望生命科普教育团队在学校各级党政领导的关心与指导下,不忘初心,和睦,沟通,协作,在这个平凡的舞台上,上演出精彩不断、顺逆相伴,喜乐同行,成就自我,成就学生的生命科普剧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