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重点学科、专科

重症医学科

重症医学科成立于2002年,2008年被评为医院重点学科,2012年被评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培育专科,是国家中医局“十二•五”重点专科(脓毒症)协作组及临床方案验证成员单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科室。

一、学术队伍

学术带头人李晓斌副教授,主持和参与省级及以上科研项目3项,发表论文10余篇,目前任四川省四川省重症医学会委员,泸州市医学会重症医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重症医学质量控制中心省级专家组成员。

学科已形成一支实力较强的学术团队,科室现有医护人员共34名,其中硕士研究生5名,博士研究生1名,全国第三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2名。

二、科学研究

本专科主攻研究方向包括临床急、危、重症的临床诊疗方案的优化研究、临床路径研究及病因学研究;充分利用本科室的中医药特色疗法,突出中西医结合特色,促进中西医结合基础与临床研究的双向交流与互动,加快前沿技术和基础医学研究成果向临床应用的转化,提高临床诊疗技术水平。

研究方向1:脓毒症脑病的诊疗方案优化研究  

以辨证论治为临证核心,采取中药针剂静滴、中成药及汤剂内服、中药煎剂保留灌肠、中药熏洗或外用、针药并用,并结合其他外治法等综合治疗方法抢救脓毒症脑病患者。

研究方向2:脓毒症心肌损害的中医药防治方案研究

从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阳虚水泛证,来阐述脓毒症对心肌的损害,通过辨证服用中药汤剂、中成药、针灸、推拿按摩、药物敷脐等治疗手段,进一步研究形成规范化的脓毒症心肌损害的中医药防治与临床诊疗路径。

研究方向3:肺与大肠相表里指导治疗AECOPD患者

以肺与大肠相表里的中医理论及中医药防治为切入点,旨在进一步阐明肺与大肠的脏腑关系,寻找中医药在AECOPD的抢救中的优势。通过临床运用观察,提高了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研究方向4:培土生金法对肺脾气虚型AECOPD患者中医证候及营养状况的影响

以培土生金的中医理论及中医药防治为切入点,通过中药来补脾胃、益肺气以改善AECOPD患者的营养状态,降低呼吸机的使用时间,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提高AECOPD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及减少入住ICU的时间。

专科申请立项省部级科研课题9项,厅局级科研课题3项,市级、院级课题6项,参与国家级科研课题2项,共发表论文30余篇。

三、医疗服务

本科设有重症医学病房,现有编制床位12张,拥有各类大型专业的医疗仪器设备,在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工作上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在脓毒症、各种休克、呼吸衰竭、COPD进展期、DIC、各种中毒、AKI等抢救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科室设有感染管理组、病例质量控制组、临床技术质量控制小组、中医技术组、中医特色管理小组、科研新技术管理小组、继续教育管理小组。根据患者病情轻重,针对性加强对患者的管理,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四、教学情况

承担了医院中西医结合各个专业本、专科的急诊急救、外科等教学工作,承担了四川省卫生厅及中医管理局的继续教育工作,基层医院和社区的卫生培训工作,每年均接收实习、进修、规培医师百余名,承担中西医结合学院及护理学院的理论、临床实践等教学任务。

五、特色和优势

特色1:“祛风化痰、活血通络”法治疗脑梗死

根据“治血先治风,风去血自通”、“玄府闭塞,百病从生”的理论,以“祛风化痰、活血通络”立法组方的专科制剂“蛭龙活血通瘀胶囊”适用于缺血性中风、中风后遗症、脑供血不足等症。能减轻患者临床症候,缓解患者肢体运动、感觉功能障碍。

特色2:“中医特色清除炎性介质”治疗急危重症胰腺炎

“胰腺微循环障碍学说”认为在胰腺炎时,胰腺的血流量减少,组织缺血而致急性出血性胰腺炎。认为若能改善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则对急性胰腺炎的治疗尤为有益。“细胞因子学说”认为由于炎症细胞及胰腺组织大量释放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形成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引起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影响着胰腺炎的病程。而中医药借鉴现代医学生理病理,采用辨病与辩证相结合的治疗原则,加用丹参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等活血化瘀,改善胰腺微循环。同时在大承气汤的基础上加入丹参、桃仁、红花川楝子、延胡索等,研制成科室协定处方胰瘅1号、胰瘅2号、胰瘅贴,该方以通腑、清热、消瘀、祛毒等为基本治法,分别口服、管胃、灌肠及外敷,内外兼顾,从而达到止痛之目的,促进肠道内大量富含细胞因子和炎性递质的液体排出体外,减少吸收;改善胰腺、肠道微循环障碍,维持肠黏膜屏障完整等,因而在预防和减轻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发生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特色3:“利湿降浊,温阳健脾”灌肠法治疗肾功能衰竭

根据本病“脾肾气虚,浊毒蕴结”的病机特点,在尿毒清灌肠液(大黄、黄柏、附子等)中加入浓缩透析液灌肠泻浊解毒,加强中药在肠道的效力,更能促使浊毒(代谢废物)排出,并能协助改善机体的失衡状态,维护机体正常功能,能使患者的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症状体征得到改善,降低血肌酐、尿素氮水平。

特色4:“行气消胀、解毒泄浊”中药塌漬法,治疗腹腔间室综合症

重症胰腺炎的病人,常因腹气壅塞不通而引起的腹腔间室综合症,我科选用中药复方制剂“六合丹”联合蜂蜜,行塌漬治疗。收到一定的临床疗效。六合丹(乌梅、白术、薄荷等)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等功效。加用蜂蜜更能够解毒消肿,润肠通便。促进患者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减少患者的腹胀症状。

特色5:针刺、穴位贴敷优化选择,改善系统功能

根据患者不同的病症选用不同的穴位。采用毫针、电针、温针、梅花针等,通经活络,调补气血,改善脏腑功能。对中风后神经功能缺损:如肢体活动不遂、感觉障碍、口眼歪斜、吞咽梗阻、饮水呛咳等均有效。能促进瘫痪肢体功能恢复;减轻疼痛;促进肌力。能够明显改善胃肠道功能,使患者的排气时间提前。能够达到较好的止痛镇静的疗效,中西医结合镇静,减少了西药的用量,减轻其西药的副作用的发生。

穴位贴敷是将药物敷布于患处或穴位的治疗方法。使用时将所需药物研成粉加适量赋型剂制成糊状敷贴患处。具有通经活络的作用。改善胃肠道功能。我科研制的消胀合剂贴服患者神阙穴,显著的改善颅脑损伤等因素引起的肠功能紊乱。并适用于多种外伤因素引起的胃肠功能的紊乱;对于胰腺疾病和肠道疾病所导致的腹部胀痛、恶心呕吐、泛酸、打嗝、食欲不振、腹水、便秘、腹泻等症均有疗效。

特色6:中西医结合联合治疗,彰显西医实力

利用亚低温治疗仪,调控温度在31-33摄氏,通过降低局部(脑病)温度,达到降低局部氧耗、保护脑细胞、降低脑的代谢活动、增加缺氧性脑损害的存活率均有显著的疗效。脑电生理治疗仪可明显改善睡眠,消除神经衰弱和脑疲劳的有关症状。促进脑功能的恢复;舒张脑血管,解除脑血管痉挛。CRRT治疗技术连续性的滤出和再吸收,有效地维持病人的废物清除、体液量平衡、电解质平衡和酸碱度平衡,使病人的内环境得到持续的平衡、减少脏器的工作压力,为身体机能的恢复创造有利条件,进一步保护器官免受更深的损害。采用PiCCO监测,全面监测血流动力学,该技术采用热稀释方法测量单次的心输出量(CO)、连续的心输出量(PCCO)、胸内血容量(ITBV)和血管外肺水(EVLW),能准确反映心脏前负荷的指标。有利于指导临床诊疗。


学校地址:(忠山校区)泸州市忠山路3段319号

(城北校区)泸州市龙马潭区香林路1段1号

联系电话:0830-3161222  传真:0830-3161222

邮编:646000

版权所有:西南医科大学   网站备案编号: 蜀ICP备15017517号

川公网安备 510504020001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