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重点学科、专科

肿瘤科
肿瘤科于1968年成立,1969年引进放射治疗设备,是省内最早开展放、化疗的单位之一,医院重点科室,四川省卫生厅重点建设学科。中心拥有放化疗病房,放射物理室、放射生物及生物治疗实验室、热疗室,面积2800多平方米。我科拥有先进完善的放疗设备、放射辅助设备、深部热疗和生物治疗设备,总值约5000万元。完整配套的放疗设备已达国际先进水平,为肿瘤患者提供了先进的放疗治疗条件。科室的治疗技术全面,开展常见恶性肿瘤的放疗、化疗、生物治疗及综合治疗。目前已普及应用适形调强,CT模拟定位系统等精确放疗技术,拥有完善的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体系。
经过四十多年的不断努力,肿瘤科已成为国内知名医疗、教学和科研基地。1999年授予中西医结合专业肿瘤病学方向硕士点,2003年授予肿瘤病学方向硕士点,为省属高校首个肿瘤学硕士点,2006年授予国家临床药物试验基地。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才吴敬波为本学科学术技术带头人。近年来,肿瘤科在学术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研项目及科技成果、社会服务及实验室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的发展。
一、学术队伍
学术带头人吴敬波是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专委会等5个全国性学会委员,省内5个肿瘤学会副主任委员,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卫生厅学术技术带头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等5种国内及1个国际性杂志《Journal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编委,受英国剑桥大学ATTA-UR-RAHMAN教授之邀编写英文书籍e-book重要章节《Natural Anti-cancer Products》共计70余页,是多个SCI杂志审稿专家。
科室拥有一支良好的学术团队。有教授3名,副教授4人,主治医师9人,住院医师10人,其中硕士研究生导师7人,物理师、工程师共7人, 专职科研人员5人,具有博士学位者7人,硕士学位者21人。已有多人赴国外学习。
二、 科学研究
以分子生物学、肿瘤学、免疫学、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物理学等技术为基础,长期从事肿瘤的应用基础研究、相关技术的开发及临床实践,并形成了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五个研究方向:肿瘤的生物治疗与热疗研究、鼻咽癌诊断与治疗相关研究、纳米化药物系统治疗恶性肿瘤的应用基础研究、调强放疗研究、后装插植放疗研究,并在这些方面取得了诸多具有原始创新性的研究成果。拥有专利7项,其中单管式宫颈癌后装施源器这项专利突破了由国外建立并使用了近80年的三管施源器构架的宫颈癌近距离治疗布源剂量系统,最大限度降低了周围正常器官剂量,提高了治疗的精度,简化了后装的操作。首创的周围型局部晚期肺癌后装插植结合肺门纵膈淋巴结调强外照射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鼻咽癌原发灶腔内热疗的临床研究,填补了我国在鼻咽癌原发灶热疗研究方面的空白。在抗肿瘤新药研发、放射治疗损伤修复等方面都作出了创新性的工作。研究成果已在美欧ASTRO、ESTRO等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上交流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 Biomaterials,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Nanoscale等国际著名杂志上发表。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二、三等奖共3项,市厅级成果一、二、三等奖共5项
科室承担了包括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3项国家级课题,此外还承担了十余项部省、市级科研项目,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论文 25篇。
三、人才培养
科室参与了泛珠江区域(11+3)放射肿瘤协作组织的发起和成立工作。担任全国大型医疗设备上岗证培训班及四川省放疗上岗证培训班的教学工作,为20余家泸州医学院教学医院发起和主办各种类型的学习班、讲习班、研讨会,极大地扩大了我院放疗科在国内的学术影响。率先在省内为医学本科生开设了临床肿瘤学大课,建立了省属高校首个肿瘤学硕士点,先后培养研究生120余名、留学生86名,这些学生毕业后成为了包括复旦大学肿瘤医院等多所国内知名肿瘤三甲专科医院及高校附属医院的业务骨干。
根据学科发展需要,科室对不同层次的医护人员制定相应的培养计划,为所有住院医生设计亚专业培训计划,努力提高学术队伍的整体素质,积极为各类人员创造学习成才的环境和氛围;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基础上,鼓励他们到国内领先水平的相关单位的相应学科进行临床深入学习。为紧跟学科的发展前沿,有计划派出中青年骨干医师,到具有对口专业,并且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国外医院进行临床专项特色医疗和新技术的进修学习。鼓励学科学术骨干、医师短期国外访问学习,组织和参加国际、国内会议,加强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合作力度。中心自成立以来,为省内乃至全国培养了一批批肿瘤防治专业人才,已毕业硕士研究生达120余人。
四、教学情况
承担了泸州医学院临床医学院肿瘤学专业相关教学工作,对象包括规范化培训住院医生、研究生、进修生、本科生、留学生等。主要培训和传授肿瘤学放疗、化疗、生物治疗、分子靶向治疗的技术以及先进的综合治疗理念与知识。科室制定了系统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评估考核方案”,对住院医师培训管理方案、各年级住院医师职责、培训计划及考核方式等内容做了详尽具体的规划。我科近年来接受了来自省内外的进修医师多名,科室非常注重进修医师对科室医疗、教学管理的反馈意见,针对具体问题及时调整培训计划。科室设有专门的考核小组,严格住院医师、研究生和进修医师出科考试,考核记录保存完整。全科重视继续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科内组织了多种学术活动:每周开展疑难病例讨论,介绍肿瘤学临床前沿研究进展;并由住院医师、研究生作读书报告,定期进行教学查房,针对具体患者分析诊断和治疗,重点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同时鼓励住院医师、研究生和进修医师积极参加院内外各种学术讲座、病案讨论和我科各专业小组的学习活动。
五、医疗服务
本中心治疗技术全面规范,联合全院其他科室开展包括手术、放疗、化疗、介入、微创、热疗、生物治疗及中医中药等肿瘤综合治疗措施。
科室自1969年就开始放射治疗,目前已开展普通放疗、三维适形放疗技术(3DCRT)、调强适形放疗技术(IMRT)以及各项近距离放疗技术,包括宫颈癌、鼻咽癌、食管癌等后装治疗,肿瘤插植放疗技术。各项放疗技术规范,达国内先进水平,其中近距离治疗技术在省内领先于国内先进水平,有较大的影响力。
我科在开展恶性肿瘤的常规规范化化疗、化疗合并热疗、恶性肿瘤时辰化疗,其中便携式泵经静脉120h持续输注、射频热疗合并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双途径化疗治疗盆、腹腔恶性肿瘤等新技术在省内具有优势,在推动省内恶性肿瘤化疗与国际接轨,逐步完善规范化治疗方面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2005年8月科室开展肿瘤生物治疗,常年开展肿瘤细胞因子、免疫效应细胞(CIK细胞,DC细胞)、肿瘤疫苗、单克隆抗体、小分子靶点药物、抗血管生成、免疫刺激剂、基因药物等治疗。生物治疗以核酸、蛋白质或小分子化合物为治疗介质,修饰肿瘤生物学行为,联合手术、放疗和化疗等传统治疗方法,实现根治肿瘤或抑制肿瘤发展、提高生活质量最终目的。科室开展的抗肿瘤血管的研究与治疗在国际上也取得了一定的认同。2011起开展肿瘤药敏检测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为患者的治疗提供个体化指导。
科室联合全院相关科室开展肿瘤的特色医疗项目包括:防癌体检、PET-CT检查、PET-CT和MRI-CT图像融合影像定位放疗技术、深部肿瘤穿刺活检术、单病种多学科联合治疗、肿瘤靶向个体化治疗、适形调强放疗、后装治疗、化疗粒子植入治疗、生物治疗等。科室设有VIP病房和普通病房,实行三级医生查房制度和整体护理制度,良好的环境、先进的技术、优质的服务受到省内外各界人士的肯定和称赞。我们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门诊服务温馨便捷,医院实行电脑联网管理,推行无纸处方,推出电话预约挂号、磁卡挂号,实行远程会诊等服务新举措,使候诊时间大大缩短,方便了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