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重点学科、专科

口腔临床医学
本学科始建于1986年,口腔医学专业为泸州医学院一本招生专业。自2002年起开始招收口腔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2006年被教育部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2008年口腔医学专业评为省级特色专业。2002年建立附属口腔医院,是四川省口腔医学继续教育基地和口腔专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2012年开始开展国家级口腔继续教育项目培训。
一、学术队伍
学术带头人聂敏海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国际牙医师学院院士、第二、三、四届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黏膜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口腔医学会理事、四川省口腔医学会第一届口腔粘膜病学(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医学会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医师协会第一届口腔医师专科委员会委员。获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称号,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卫生厅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从事教学、科研、临床病理诊断等工作24年,作为项目成员之一获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泸州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主持省、厅、局重点课题8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15篇。主编或参编教材9部。
现有专业课师资76名,其中正高职称人员9人,副高级职称10名,占25%;博士8名,硕士59名,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人员占师资总数的为88.16%。现有校内硕士生导师12人,校外兼职导师10人。目前拥有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1人,四川省卫生厅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四川省卫生厅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四川省卫生厅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8人,泸州市酒城英才1人,泸州市拔尖人才3人,泸州市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人。具有在中华口腔医学会担任专委会委员以上专家12人次,在省级学术团体担任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以上职务14人次,在省级学术团体担任专委会委员职务29人次。
二、科学研究
经过长期的努力,本学科现已形成包括口颌面组织再生研究、口腔生物力学研究、口腔粘膜病的病因和防治、龋病的病因和防治等长期稳定的科学研究方向。这些方向的研究处于本学科发展的前沿,处于国内先进和省内领先水平,对全省卫生事业的发展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
学科拥有一个科研设施符合研究需要的口颌面修复重建和再生实验室。医院根据自身特点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科技发展计划、科研管理制度和科技成果奖励措施。近五年来,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2项,省级课题立项12项,厅、市级课题立项46项,院级课题50余项,发表各级期刊246篇,其中SCI论文19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71篇。获得四川省政府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四川省医学科技奖三等奖2项,四川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泸州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
三、人才培养
本学科教学成果突出,口腔内科学是四川省精品课程;口腔修复学、口腔正畸学是校级优秀教学团队。本学科各教研室承担了泸州医学院研究生、留学生及本、专科等多个专业层次的教学任务,所授课程涵盖口腔生物力学、口腔材料学、牙合 学、口腔内科学、口腔外科学、口腔修复学、口腔正畸学、口腔预防医学、口腔儿童病学、口腔医疗美容学、口腔设备学等14门课程。本学科迄今已培养了本专科学生1287名,研究生131人,目前在校本科学生378名,硕士研究生107名。
四、实验室建设
口颌面修复重建和再生实验室占地216平方米,下设细胞生物实验室、分子生物实验室、免疫组织化学实验室、微生物实验室、口腔生物力学实验室及口腔临床研究工作区。拥有KAVO高级牙合架、KAVO颞颌关节轨迹描记仪、倒置荧光显微镜、万能力学实验机、厌氧培养箱、口腔锥状束CT(CBCT)、数字化全景机、全景X光机、高性能图形处理计算机等先进设备。
口腔临床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占地543平方米,下设口腔内科学实验室、口腔修复学实验室、口腔正畸学实验室、口腔外科学实验室和配备了22套牙科椅的临床模拟实验室,中心实验设备先进,拥有口腔手术显微镜、口腔专用相机、临床模拟实习系统等先进设备,能够满足各科实验教学需要。自编教学大纲和实习指导,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之比为2.4:1,实验开设率为100%。
本学科的合作单位和实践教学基地有四川省人民医院、成都军区总医院、成都军区机关医院 、德阳市口腔医院、绵阳市口腔医院、南充市中心医院、重庆西南医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