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重点学科、专科

肛肠科

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院肛肠科成立于80年代初,2011年获批四川省重点建设中医专科,2013年成功通过验收成为四川省中医重点专科。是泸州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培养科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诊疗技术“中药灌肠技术、挂线技术”协作组成员单位。

一、学术队伍

现有医护人员27人,专业医师9人,其中其中高级职称1名,中级职称7名,硕士研究生7人,学士2人,中医类别执业医师6人,专科护士18人,其中主管护师1人,护师2人,护士15人;医师队伍中有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及理事4人,四川省各专委会委员4名。

科室学术带头人李五生,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常务委员,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委员会常务委员,四川省中医药学会肛肠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医师协会委员。擅长肠道肿瘤、痔病、复杂性肛瘘、溃疡性结肠炎、慢性便秘等肠道肛门疾病的诊疗;先后承担中西医结合外科学教学及实习带教20余届。发表文章30余篇,承担各级科研课题10项。

二、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围绕以下三方面开展研究.

(1)肛门疾病的中医预防与治疗

(2)肠道炎症疾病的中医治疗与保健

(3)肠道肿瘤的临床研究

三、医疗服务

在长期研究中形成以中医肛肠疾病、结直肠肿瘤、慢性肠道炎性疾病、电子肠镜检查及镜下治疗等为主攻方向的中西医结合临床学科体系。科室自建科以来,坚持“肠”期不懈,周“道”服务的服务理念,不断发展、壮大。

目前专科编制床位有50张;病房设有抢救室1个,中医特色治疗室1个,中药熏洗室1个,生物反馈治疗室1个,肛门动力检查室1个,肠镜室1个,结肠透析室1个,治疗室2个。

科室积极开展新技术和新项目,相继引入了小儿无痛肠镜、直肠癌超低位吻合、肠镜下治疗家族性结肠息肉病、肛周脓肿一次性根治术、PPH治疗直肠脱垂、TST、RPH治疗严重痔疮等新技术。科室有中药熏洗仪、肛肠动力测压仪、生物反馈治疗仪、电子肠镜、肛肠综合治疗仪、结肠透析机等高新设备,常规开展结直肠癌根治、高位复杂性肛瘘挂线加拖线、肛周脓肿一次性根治、顽固性便秘、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的综合治疗,对危重、疑难肛肠病的诊治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四、教学情况

承担了研究生及本、专科的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中医外科学等多学科多层次的教学任务,并接收临床实习医师、规培医师、进修医师、中医骨干医师临床教学任务。本学科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1人。

五、特色与优势[W用2]

(1)中医多途径联合给药治疗慢性肠炎

根据本病“湿热内蕴、久病夹瘀”的病机特点,辨证施治给予中药口服;以具有“清热利湿、活血”功效的肠炎灌肠液(以白头翁汤为主方加减)保留灌肠;中药塌渍联合微波治疗从局部导入中药离子行气活血止痛;中药穴位贴敷健脾和胃除湿;多途径联合给药加强药物的局部吸收,扶正与祛邪同时进行,改善机体的失衡状态,同时减少肝肾代谢作用,降低药物毒副作用。

(2)中医多途径联合给药治疗肠道肿瘤

根据中医“整体观”,术前给予中药调理机体,术后中药协助肠功能恢复;术前电针治疗穴位镇静,术后穴位贴敷治疗恢复肠功能,艾灸治疗促进膀胱功能恢复,微波治疗促进伤口愈合;化疗期间给予中药抗肿瘤、减轻化疗毒副反应;中医多途径联合治疗肠癌,减轻了患者治疗期间的不适,加快肠功能恢复,同时有些中药具有抗肿瘤作用,使疗效倍增。

(3)中药保留灌肠疗法

疗效与病变部位的药物有效浓度密切相关,临床症状改善不等于病灶修复,故必须注重局部治疗,灌肠可使药物直接到达病所,大大减少了消化道中各种因素对药物的影响,并能延长药物作用时间;药物经肠粘膜吸收,对整体机能也起到调节作用,机体免疫力的提高更有利于巩固疗效;我科总结多年临床经验,自拟肠炎灌肠液,用于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腹泻、便秘、肛门坠胀、腹痛等症状,疗效确切。

(4)中药熏洗疗法

利用超声波的气化作用,使液体在气化中分散,将药液变成细微的雾状颗粒,直接作用于肛门局部病灶和利用喷射一定温度的药液直接作用于肛门局部病灶,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药物与温热双重作用于肛周皮肤,促使炎性致病介质和代谢产物排除,增加药物穿透、吸收的通道,加速提高中药活性离子透皮功效,迅速消除或改善临床症状。我科采用中药熏洗治疗痔疮、肛瘘、肛周脓肿、肛裂、肛门皮肤瘙痒症、肛周白斑、部分以肛门坠胀为主要症状的肠炎患者、肠癌术后患者,临床疗效确切。

(5)中医穴位麻醉法

腰俞麻醉又称低位骶管阻滞麻醉,即在腰俞穴内注射局麻药,达到麻醉效果,广泛用于各种肛肠手术。优点是简便、安全、麻醉范围只局限于肛周会阴部。腰俞麻醉亦是我院肛肠科特色之一,适用于肛门、肛管、直肠下段及会阴部的各种手术,如内外痔、肛周脓肿、肛瘘、肛裂、直肠脱垂和肛门畸形等疾病的手术。

(6)中药穴位贴敷法

既有穴位刺激作用,又通过皮肤组织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发挥明显的药理效应,因而具有双重治疗作用。经皮肤吸收的药物极少通过肝脏,也不经过消化道,一方面可避免肝脏及各种消化酶、消化液对药物成分的分解破坏,从而使药物保持更多的有效成分,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因药物对胃肠的刺激而产生的一些不良反应。我科采用穴位贴敷法治疗慢性腹泻、便秘、术后尿潴留等症状,取得了良好疗效。

(7)中药塌渍+微波治疗法

中药塌渍使药物直接作用于机体,微波治疗具有消炎、消肿、止痛、止痒、减少渗液、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活血化瘀)、促进新陈代谢和上皮生长、增强细胞活力、加速伤口愈合、促进自身调节机制、调整生理机能等作用。提高机体内各种酶的活性;促进机体对各种缺乏元素的吸收;修复和疏通微循环通道,清除机体深部淤血;激发机体自身的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促进机体脑啡吩呔的分泌;达到持续镇痛的目的等方面的作用;促进生长、发育、繁殖和修复作用,是一种疗效高、见效快、无疼痛、用途广、无毒副作用的新型医疗技术。


学校地址:(忠山校区)泸州市忠山路3段319号

(城北校区)泸州市龙马潭区香林路1段1号

联系电话:0830-3161222  传真:0830-3161222

邮编:646000

版权所有:西南医科大学   网站备案编号: 蜀ICP备15017517号

川公网安备 510504020001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