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重点学科、专科

肺病科

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肺病科成立于1992年,199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9年被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四川省中医药 “治未病”健康工程项目建设单位-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肺系疾病中医药预防保健治未病中心,2013年获批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中医专科。

一、学术队伍

学术带头人彭素岚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四川省名中医,四川省第四批名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导师。师从于泸州市已故著名老中医高朝刚教授。四川省和泸州市非典防治专家,泸州市抗击非典先进个人。从事肺病科专业30余年,主持和参与省厅级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30余篇,《中西医结合内科学》(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编委。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呼吸学会四川省分会专委会委员,泸州市呼吸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泸州市感染专委会委员,获四川省中医管理局中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敖素华教授,医学博士,大内科副主任,肺病科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第九批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第五批泸州市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中组部“西部之光”访问学者。主持和参与省厅级科研课题16项,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全国高等医学院校中医类系列教材《中医内科学》编委。任中华中医药学会急诊分会常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肺系病分会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中医药专家委员会委员,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四川省中医药学会内科专委会委员,泸州市医学会呼吸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本学科已形成一支实力较强的学术梯队,师资队伍的学历、职称、年龄结构较合理,现有职工25人,其中教授、主任医师3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2人,硕士生导师3人,博士1人,硕士5人,第三批全国中医优秀临床人才1人,第四批四川省名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人2人。

二、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本学科有稳定的研究方向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1)中西医结合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肺病科针对其发作期、缓解期进行了一系列的动物及临床试验,获《止咳颗粒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动物实验研究》、《杏杷止咳颗粒治疗AECOPD痰热蕴肺型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中药益气扶正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模型大鼠保护作用的研究》、《培土生金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营养状态的影响》等科研课题获立项资助。

(2)中药外敷辅助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研究

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是呼吸内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容易形成胸膜肥厚粘连、包裹性积液,导致限制性肺功能下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肺病科在治疗本病时,采用中药贴胸消水散外敷胸胁体表和肺腧穴逐水消饮、行气活血,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中药外敷促进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胸水吸收疗效观察》等科研课题获立项资助。

(3)中西医结合治疗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是导致内科危重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肺病科采用承气灌肠液辅助治疗呼吸衰竭,以涤痰通腑、益气活血类中药灌肠使腑气得降,痰瘀之邪从下而出,气血调畅,腑气通则肺气降,咳喘缓解,腹胀消失,胃纳增加,取得了一定临床疗效,《承气灌肠液改善慢性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的临床研究》、《承气灌肠液联合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涤痰通腑、益气活血法联合机械通气治疗肺性脑病》等科研课题获立项资助。

三、医疗服务

本科设有肺病科病房和门诊、功能室,在编床位50张,设四川省名中医工作室1个,专科诊室3间,设有肺功能室、支气管镜室、中医综合治疗室。拥有各类大型专业的医疗仪器设备。在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心病、支气管哮喘、肺炎、支气管扩张、间质性肺疾病、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慢性咳嗽、呼吸衰竭等方面形成特色和优势。

四、教学情况

本科师资力量较雄厚,承担了研究生、本、专科的中医内科学、西医内科学、西医诊断学等多学科、多层次的教学任务。参与多项教改课题研究。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3人,已毕业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9人。

五、特色和优势

肺病科历经20余年发展,科室规模不断扩大,科学研究、医疗水平不断提高,以中医专科(专病)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不断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在中医药防治肺病方面取得较大进步,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病的能力处于国内先进、省内领先水平。杏杷止咳颗粒、上感颗粒、参蛤益肺胶囊等专科制剂疗效确切,深受患者好评。


学校地址:(忠山校区)泸州市忠山路3段319号

(城北校区)泸州市龙马潭区香林路1段1号

联系电话:0830-3161222  传真:0830-3161222

邮编:646000

版权所有:西南医科大学   网站备案编号: 蜀ICP备15017517号

川公网安备 510504020001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