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3 月,泸州市江阳西路学校荣幸地成为泸州市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公益结对 校地合作”江阳区试点学校。这一契机,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3 月 21 日下午,泸州市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团队专家、西南医科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张介平走进校园,为八年级全体学生带来了一场意义非凡的 “聚焦成长痛点 助力健康成长”专题讲座。

讲座中,张教授精准聚焦青春期学生面临的四大核心成长议题,匠心独运地构建起 “认知 -预防 - 引领 - 调适” 教育闭环。讲座以别开生面的 “不做懒惰虫”话题开场,张教授借助斯坦福棉花糖实验等心理学经典案例,深入浅出地揭示了延迟满足对个人发展的关键价值。为帮助同学们将抽象的自律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张教授悉心指导大家制定“三阶目标管理法”,将其具象化为可操作的学习计划表,让同学们对如何提升自律能力有了清晰的方向。

针对网络依赖这一时代难题,张教授现场展示的《青少年屏幕使用白皮书》数据,引发了同学们的强烈共鸣。面对这一棘手问题,专家提出的 “番茄工作法 + 兴趣替代”解决方案,犹如及时雨,赢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为深陷网络困扰的同学们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思路。

在榜样引领环节,张介平副教授创新采用 “古今对话”情境教学法。通过精心设计的张海迪与谷爱凌跨时空对话场景,引导学生构建起立体多元的价值坐标系,帮助同学们在不同时代榜样的激励下,找准自身成长方向。


当话题转向青春情愫这一敏感领域时,专家巧用 “情感温度计”这一形象比喻,巧妙化解了话题的尴尬氛围,并传授 “三思沟通法”等实用技巧,让同学们在面对青春情感困惑时,有了更妥善的应对之策。讲座现场特别设置的 “心灵树洞”信箱,收集同学们的匿名提问,专家即时解答的形式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充分调动了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


在长达两个半小时的讲座中,现场响起 28 次自发掌声,开展了 15 轮互动问答,同学们认真记录下 200 余份详实的现场笔记,这些都生动记录着同学们全情投入的学习过程。讲座结束后,“原来情绪波动是成长的勋章”“找到了戒手机游戏的新方法” 等学生们的感悟,真切彰显出此次讲座显著的教育成效。

学校校长李忠在总结中指出,此次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的举办,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专业的心理支持与指导,更体现了市区教体局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高度重视与关怀。未来,学校将持续创新健康教育形式,建立“成长导师制”,通过定期心理筛查、个体帮扶、主题班会、家长课堂等举措,构建长效护航机制,为学生的青春之路筑牢健康防线,助力每一位西路学子在科学引导下向阳生长,绽放自信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