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普动态

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西南医科大学生命科学馆 携手泸州市龙马潭区特兴学校 共建科普实践教育基地 挂牌仪式暨科普活动在特兴学校举行

发布日期:2023-12-01    浏览次数:


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西南医科大学生命科学馆

携手泸州市龙马潭区特兴学校共建科普实践教育基地挂牌仪式暨科普活动在特兴学校举行


为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践行高校服务社会的职能,助力基础教育“双减”工作,2023年11月30日上午,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西南医科大学生命科学馆携手泸州市龙马潭区特兴学校共建科普实践教育基地挂牌仪式暨科普活动在特兴学校举行。



科普实践教育基地揭牌仪式在特兴学校初中部操场举行,西南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党委书记阳静、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负责人先德海、师生科普志愿者,特兴学校党总支书记刘正阳、副校长余达、徐强、谢忠琳、孙应新及初中全体师生参加挂牌仪式。



挂牌仪式上,刘正阳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随后,先德海宣读了《科普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方案》;阳静表示,科普实践教育基地的建立,是西南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全面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着力提高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社会责任感的一项重要举措,希望通过馆校共建,在全面提高医学生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打造“科普创新助双减”工作品牌,助力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促进全民科学素质提高。最后,西南医科大学、特兴学校相关领导共同为科普实践教育基地揭牌。

细胞生物学教研室的易婧妍博士以《mRNA疫苗的前世今生》为题,围绕什么是疫苗,什么是mRNA疫苗,诺贝尔奖的发现为何能促进mRNA疫苗的研发,为特兴学校七、八年级同学们进行了诺贝尔奖解读,让同学们了解到当今世界最前沿的科学知识,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研究的兴趣,也启发了他们的科技创新思维,弘扬了科学精神,助力未来更好发展。



在第36个世界艾滋病日之际,大学生志愿者们围绕今年艾滋病日的主题——凝聚社会力量,合力共抗艾滋”, 以微型课堂的形式,分别从艾滋病的基本概念,传播途径、防控知识等方面,结合真实案例,从不同视角为九年级的100余名学生进行了讲解。讲座不仅加深了同学们对艾滋病的了解,增强了自我保护和健康意识,还加强了艾滋病防范知识在特兴学校的普及力度。




针对青少年成长过程当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西南医科大学心灵志愿者们在行动。他们向特兴学校的同学们介绍了“信连心”爱心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希望同学们能通过与大学生志愿者建立一对一无接触书信陪伴方式,构建志愿者与青少年之间长期朋辈心灵交流平台,改善由于学习生活、人际沟通和身心健康等方面带来的系列问题,实现共同陪伴、共同成长。



学生志愿者们还通过科普展览、宣传资料、现场讲解等形式,向特兴学校各年级的同学宣讲艾滋病防治的科学知识、介绍“信连心”爱心活动。



人文与管理学院心理学教研室的张介平副教授以《教师心理减压和情绪调节》为题,为特兴学校的全体教师作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张老师围绕心理健康标准、教师心理发展现状及产生原因、情绪及情绪控制、如何调节自身的心理状态、保持身心健康展开讲解。培训内容丰富,富有哲理,活动有趣解压,放松心情,语言引发思考,产生共鸣。此次培训对缓解学校教师工作压力,促进教师身心健康成长,以教师健康的心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增强教师对学生心理问题识别及干预能力起到积极作用。



此次活动的开展,在特兴学校进一步营造了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的良好氛围,师生们都希望这样有益的活动能够经常走进中小学校,让同学们在主动参与和互动体验中获取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质,也帮助更多学生走出心理困境。希望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注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守护美好未来。



文:王姝元

图:罗天雪 杨浩羚

审核: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