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西南医科大学人体科学馆简介
西南医科大学人体科学馆科普教育基地(简称:科普教育基地)于1998年成为四川省首个高校场馆类科普教育基地;2021年被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表彰为“天府科技云——最受欢迎科普共享基地”;2022年被中国科协命名为2021-2025年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科普教育基地拥有馆舍1500余平方米,馆藏标本1000余件。有专、兼职科普人员30余名,每年培养学生科普志愿者100余人。有虚拟仿真系统、VR实训教学、形态学和机能学实验中心、3D医学打印等诸多优质教育、科研资源。
科普教育基地以我校特色优势和科技资源为基础,以“认识生命,珍爱生命”为主题,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模式,开展系列科普活动。近5年来,承接青少年科普研学、社会实践活动60余次;走进学校和社区开展科普宣讲25场;开展生命救护培训5场;开展“信连心”乡县儿童心理疏导活动,惠及儿童1600余人;开展亲子科普夏令营活动2次;组织西南医科大学科普讲解大赛4届,协办泸州市科普讲解大赛1届,参加四川省、泸州市科普讲解大赛获得优异成绩;开展创意课堂,举办学生形态学艺术作品大赛2届;编写科普书籍《认识生命,珍爱生命——青少年健康教育手册》、《人体数理化》等;拍摄科普视频《医美新星——玻尿酸》、《战疟纪》等16个。
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西南医科大学人体科学馆发展规划
发展目标
构建高质量科普服务体系,提升科普教育基地的科普服务能力,弘扬科学精神、树立科学思想;以青少年身心健康为抓手,以实践育人为核心,着力培养青年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动全社会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促进全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
2025年将建设完成4500平方米的集医学发展史、医学科技成果、生命科学、中医中药、急救实训、应急救护为一体的医学博物馆。
主要任务
(一)构建特色品牌
(二)创新科普服务
(三)加强科普宣传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
(二)完善配套设施,加强平台建设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能力
(四)注重对标建设,强化考核督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