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对我国经济社会造成重大影响的一年,同时,又是学校千方百计克服疫情造成的困难,坚持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道路,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质量“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取得疫情防控和返校复课双胜利的一年。
2020年,我校的关心下一代工作,在学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各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的支持配合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要求,围绕学校136发展战略和党政中心工作,在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指挥下,克服疫情影响、发挥配合补充作用,完成了《西南医科大学各单位(部门)2020 年度工作要点目标任务细化方案》(西南医大委督〔2020〕3 号)文件中所列关工委各项工作任务。
现总结如下。
一、克服疫情影响,聚焦主责,立德树人,坚持在育人主战线上参与配合,将关爱重心始终放在学生和青年教师两大目标群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高校的首要任务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业的时代新人。我校关工委工作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配合、主动作为”的原则,针对两大关爱目标群体——“广大学生”和“青年教师”成长成才的实际需求,积极配合职能部门,发挥老教师、老专家、老干部、老模范、老战士的“五老”作用,尽己所能奉献智慧和爱心。
1、关爱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到实处
坚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体现国家教育意志、教育理念和教育方针的根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入脑入心,必须以90后、00后青年一代易于接受和理解的方式进行。
2020年5月,根据西南医大委组〔2020〕15 号《关于2020年特色品牌党建活动创建项目立项的通知》,由离退休党委主持、以离退休党委第五支部老党员为主体,以老党员带新党员、薪火相传的方式,第五支部书记程文玉同志总策划,三任前党委书记石俊华同志、叶怀祥同志、尹杰霖同志分别担任读书导师、五个学院的学生党员(含预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为读书人,组成了三个读书小组,围绕“中国崛起的道路自信与当代青年的成长担当”这一主题,克服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各种困难,开展了为期半年多的线上线下“师生共读”活动,充分发挥了老党员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的引领示范作用,激励大学生党员“读懂中国、读懂中国道路”,扩大精神视野、努力成长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本项读书活动形成的读书心得、小论文、微视频、导师采访稿等成果在相关学生班级传播分享,在强化大学生党员“道路自信”方面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老领导退休委员李业、石俊华、范生尧、叶怀祥、程文玉、邬丽莎等围绕专业思想教育、泸医精神,优良传统、传统文化、书法、法制文化、规矩意识、忠山文化、如何做一个优秀的西南医大人等主题,为儿科学系新生作了讲座,积极参与学生思政教育工作。
老专家退休委员詹书良教授受遂宁市第一医院邀请,10月25日为医院青年医生作了《教书育人50年,怎样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大学教师教师》,《好医务工作者是怎样铸就的》讲座;11月21日,为基础医学院2019、2020级学生基础医学院新生作了《好医生是怎样铸就的》;12月6日为附院信息科党支部作了《天职职业,奉献人生》等讲座,受到好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括传统诗词书法绘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土壤和载体。为在疫情期间鼓舞激励学生,宝山诗书画院建立了“诗书画网络课程培训”微信群,克服困难,将原计划开展的书法、国画培训课程,改由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通过播放教学视频、师生线上交流、电话辅导、师生个别指导等多种方式进行,其中教师网络辅导及示范课程10次。经学校批准,11月5日~1月10日每周六09:00~11:00,19:00~21:00,国画、书法培训恢复课堂教学,受到美协学生会员和青年职工的欢迎。
2、关爱教师:教学督导助力青年教师成长
教学督导一直是校关工委工作的重心。校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尹杰霖同志长期担任学校教学督导委员会专家组组长,2020年参与了防疫期间学生返校复课后的开学前教学准备情况检查、教师线上教学竞赛评委等工作。程文玉、范生尧、叶怀祥、邬丽莎、詹书良、李宗恒、张西北、皇甫翰深、鄢林、庄诚、詹书良、王晓红、魏永等多位委员,也分别在各个系院、中心、医院,参与了相应的教学督导工作,包括试讲指导、听课评课、考试巡查、谈心谈话、教学调研、教学检查等。2020年5月关工委退休委员税青林教授担任临床医学院优秀教师公开示范课暨四川省“青教赛”选拔赛评委,对参赛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为青年教师成长成材助力。关工委顾问李业,以90岁高龄钻研不止,亲笔撰写的论文《基础医学督导工作的实践与探索》,被西南政法大学关工委主办的《思想与法制教育研究》杂志正式录用,发表于该杂志2020年第一辑。
二、在开展常规关爱活动的基础上,从“一上”“一下”“一横”三个方面,逐步探索打造我校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特色和亮点。
1、“一上”:加强学习、提升政治站位
努力克服疫情影响、多种方式开展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创新学习形式,将会议集中学习与个人分散自学相结合、将传统纸质学习与线上数字化学习相结合。校关工委在职委员积极完成组织系统、人事系统布置的各项学习任务。关工委办公室成员全年共开展会议集中学习6次。关工委全体退休委员积极参加了5月~10月期间开展的线上主题学习和微信知识竞赛活动。在2020年4月启动的“学习型关工委建设”第一板块工作暨2020年度理论学习活动中,学习内容包括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的通知》以及学校党委书记廖斌同志在2020年2月24日新学期开学线上教学第一课《在抗击疫情中的感悟》等。2020年10月,开展了“2020年学习型关工委建设之退休委员知识竞赛”,竞赛以微信答题与纸质答题相结合的方式,内容包括关心下一代工作知识、习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关讲话精神及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指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关知识。广大退休委员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居家抗疫不松懈、学习提升两不误,“以学习为荣、以学习为乐”的风气日渐浓厚。
2、“一下”:工作重心下沉、加强基层关工委建设
根据《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规则》(中关工委[2018]04号)“大力加强基层关工委组织建设,聚焦五好关工委建设目标,形成长效机制,使之成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坚强堡垒”要求,结合四川省教育厅关工委关于《转发<教育部关工委关于开展“读懂中国”活动“全面小康,奋斗有我”的通知>》要求,在药学院关工委、口腔医学院关工委、人文与管理学院关工委、外国语学院关工委和校团委的支持协助下,由校关工委秘书处牵头,组织学生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分工配合,于10月上旬完成了作品征集任务,经评审,最终以“读懂中国、读懂中国道路”为主题,选送了学生征文2篇、微视频作品2份,已提交了省教育厅关工委、按时完成了任务。
同时,按照《西南医科大学“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建设方案》(西南医大委〔2020〕21号),为在学校“三全育人”工作中切实发挥关工委“五老”的配合补充作用,探索校级关工委与二级学院关工委的协调配合机制,使关心下一代工作与二级学院常规教育教学活动有机融合,克服和避免关心下一代工作与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两张皮的现象,在做好前期调研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于11月上旬启动了我校首批“二级学院五好关工委”建设工作。启动首批“二级学院五好关工委”建设工作的目标,是先行先试、稳妥推进、校院协同,用三年时间分三批次,按5个一级指标11个观测点的考核指标开展精准建设,力争到2023年底,把我校现有14个二级学院关工委全部建设成为“五好关工委”——班子建设好、运行保障好、活动开展好、五老作为发挥好、探索创新好,从而为我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在学校“十四五”建设期间,迈上新台阶展现新作为,奠定良好的组织基础。
3、“一横”:多层面多方位发挥“五老”作用,逐渐形成我校关爱工作“立足校园内、辐射校园外”的特色和亮点。
(1)开展了四场“送关爱到基层”活动:把对青年人才、祖国花朵和社会大众的关爱送到最基层、送到第一线。
6月19日,校关工委鄢林、周载明、万代玲等部分退休委员,随离退休党委组织的调研小组,赴我校“精准扶贫”对口帮扶的合江县榕山镇回洞桥村,看望慰问学校派驻回洞桥村第一书记史书龙。委员们通过实地参观、了解了回洞桥村基本情况及我校产业帮扶、就业帮扶等措施促使回洞桥村发生的巨大变化,对青年人才史书龙在扶贫一线的付出和成绩,表达了关心、肯定和慰问。
7月3日,校关工委一行19人,到合江县人民医院和合江县中医医院,把对在合江医院院长岗位挂职锻炼的刘力、徐厚平两位青年博士人才的关心送到他们身边。参与此次关爱活动的退休关工委委员最高龄的达90岁,合江县委县政府领导及卫健局、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高度重视、大力配合。经过现场考察、调研座谈,委员们全方位了解到在此次新冠疫情中我校青年人才对合江县抗疫工作的担当,以及在建设“紧密型医联体”方面的贡献,深感欣慰。同时,两位青年人才对老领导、老专家不畏酷暑前往看望关心,也深受鼓舞。
10月21日,受叙永县关工委邀请,我校关工委90岁高龄的退休委员、70年前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的老战士余少心,到永宁中学向680名师生开展了一场抗美援朝“红色宣讲”活动,讲述了他终身最难忘的“上甘岭”战役,弘扬了抗美援朝志愿军将士的爱国情怀和不畏强敌、敢于战斗的抗战精神,激励师生们加倍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让抗美援朝精神代代相传。
11月11日,受遂宁市第一医院邀请,退休委员詹书良教授为遂宁市第一医院的青年医生开展《教书育人50年:怎样成为合格的教师》讲座1次。
12月11日,经过近三个月的精心准备,关工委副主任、宝山诗书画院院长、泸州市老年诗书画研究会会长叶怀祥教授的《庚子抗疫宣言》甲骨文书法展览在泸州市东门城楼正式开展。本次展览由泸州市文联主办,宝山诗书画院及泸州市书法家协会承办,主题是宣传“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叶怀祥教授已过古稀之年,作为一个老共产党员,面对疫情考验,冲锋在前。虽不能亲赴一线,却竭尽所能,以抗疫精神为根本,以《道德经》内核为依据,以甲骨文为表现手段,一日一言。本次展览体现了一个老党员践行初心使命的责任担当,也是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宣传、以及疫情之下对社会大众的鼓舞和激励。
(2)把资源引进来。
为助力学校校园文化建设,10月14日校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尹杰霖协助学校宣传部,邀请有“当代对联学泰斗”美誉的著名楹联学专家、湖南省楹联家协会主席、《对联学刊》主编、中南大学楹联研究所所长余德泉教授莅临我校,就学校文化建设工作进行交流指导。余教授对学校文化建设已取得的成效高度评价,并对未来我校厚植红色沃土、坚守“医学与人文”并举,开创探索一条具有鲜明人文特色的医科大学校园文化特色道路提出了建议。
(3)把爱心献出来。
捐款:2020年4月,校关工委全体在职委员都参与了抗疫捐款,退休委员共有13人参与了捐款。有部分退休委员还在不同机构组织的不同活动中,多次积极为抗疫捐款,展现了老党员的爱心和境界。
捐书:5月25日,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尹杰霖向学校图书馆赠送了自藏的书籍《公共卫生学教程》和陈伯元校友捐赠的图书《中华养生秘笈》。这本《公共卫生学教程》是1952年9月第8版,加上了毛主席、朱德题词手迹和时任卫生部长李德全(冯玉祥夫人)、卫生部副部长贺诚等讲话的文献资料,能让读者对新中国公共卫生学教材的编写有所了解,对相关学者的研究有所帮助,具有较强的史料价值。
出力: 2020年9月在泸州市全国文明城市复检督查工作中,张志友、万代玲等关工委退休委员在忠山校区开展了校园综合巡查、防火防盗安全隐患排查等大量工作;10月,又参与了濂溪路社区人口普查工作。
献智:退休委员皇甫翰深参与了四川省教育厅主办学校承办的“四川省2020中华经典诵写讲演系列活动”、泸州文旅局主办“泸州市第十届群众文化旅游艺术活动”,担任评委,我校有多名师生的作品获奖。退休委员江永生作为特邀代表,参加了2020年9月22日四川省泸州市第六次归侨侨眷代表大会,为凝聚侨心侨力同圆共享中国梦,奉献了个人才智。
综上,2020年我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完成了预定任务、取得了一定成绩。同时,校关工委在学校统一领导指挥下,确保了一方平安,全体关工委委员,特别是退休委员,没有一人罹患新冠肺炎。在居家抗疫、依靠网络通讯联络、各类信息满天飞的背景下,及时关注、正面引导,校关工委网页和微信群始终充满了正能量,没有出现网络舆情。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2020年的关工委工作,存在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关工委“五老”队伍中的特邀党建组织员在参与二级学院学生党建工作方面,开展得不多不深。二是在指导学生社团活动方面,发挥的作用不够。三是与省教育厅关工委、泸州市关工委和其他高校关工委密切联系协作、探索开展有益于引导青少年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作方面,尚未取得实质性的成绩。
虽然,造成上述三方面不足的原因,主要是受疫情影响。但在今后的工作中,还应当努力探索创新、提升工作能力,进一步提高我校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实效性。
2020年1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