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关工动态 正文

逸夫楼接受采访散记

校关工委副主任:叶怀祥



作者:叶怀祥时间:2020-07-14点击数:

采访时间:202074

采访地址:西南医科大学城北校区逸夫图书馆

参与采访人员:唐宁、候和君、李燕秋、李芸茹、张玉杨、李文静



我们生活在“习近平新时代”,时代的命运决定着个人的命运。每个人的命运,都会打下这个时代的各种烙印,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等等。这是我们命运的相同之处。但是,我们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阶层,接受不同的教育,选择不同的道路……我们的命运就会各不相同。我们正确地做法是把个人的命运和时代的命运有机地结合起来,做一个在“习近平新时代”里履行时代使命的弄潮儿。


为什么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时代中也会有迷茫?这是因为我们在生活中失去了目标,失去了方向,失去了信仰。

参加中国共产党,这是信仰的选择。我们不信上帝,不信真主,不信如来佛。只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只追求共产主义理想,只走社会主道路。如果真正作了这个选择,就要把这种选择具体落实到生活中,变成一种职业,变成工作任务。这是我们常说的目标。有了具体的目标,有了方向,有了信仰。生活就有了主心骨,有了定海神针,迷茫就会退避三舍,就会远离我们。


我参加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一个迷茫时期,走过了一段曲折的道路。院报曽经刋用我的回忆录“我入党的前前后后”。我对党的认识,不只是来自书本,而是来自家庭影响,来自现实生活经验。入党动机里,只有“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字,不掺杂任何利益驱动的内容。只有共产主义才是人类最光明的前途,才是人类社会最终的归宿。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这就是我的入党初衷。


要实现理想,要达成目标,就要撸起袖子加油干。学习是前进的基础。我十分欣赏“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当年参加高考,服从组织安排,重起炉灶另开张,由考理工科改为考文科。三十五天,每天休息三、四个小时,掉了八斤肉,才考上中国人民大学。苦读书换来大收获,苦读书改变了人生轨迹,也为后来的发展夯实了基础。


读书,一是读有字之书,学习书本知识。广泛地阅读,可以开拓眼界。精细地阅读,可以思想深刻。读书方法的选择,因时因地因人因目标而定。二是读无字之书,参加社会实践,把书本知识变为工作本领,变成人生智慧。这就是学以致用,学用结合。


现在,要静下心来读书也不容易,因为外面世界更精彩。科技日益飞速发展,电子娱乐产品增多,这些都是难以抵御的诱惑。谁的自制力更强,谁的自律性更高,谁就能更好地成就自我。


成就自我,要内外皆修。战胜外界诱惑,是成就自我的重要条件。自我发现——自我表现——自我实现,这才是成就自我的根本途径。清楚认识以上问题,对于走好我们的人生道路,是至关重要的。

202075日整理




编者后记:

近期,离退休党委主持的2020年校级特色品牌党建活动“薪火相传读书会”正式启动,所属各环节任务陆续展开。参加读书会的学生来自药学院、人文与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临床医学院、校团委推荐的优秀学生,有正式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读书会的主题是“师生共读坚定道路自信、学思融汇激励青年担当”。

作为学生读书小组的导师之一,校关工委副主任叶怀祥教授接受了学生的专访,就青年命运与国家命运、入党初衷与道路自信、读书的方法、读书的益处,以及个人人生经历、对青年一代寄予的期望等,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互动,语重心长启发当代青年大学生努力成长成才、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智慧。

上文即为此次叶怀祥教授接受专访的主要内容,体现了我校关工委“五老”(老领导、老模范、老专家、老教授、老战士)在对青年一代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的拳拳之心。


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CopyRight©2018